欢迎光临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官方网
致公艺苑 - 心声心语 - 海外琼侨印迹:民国琼侨艰辛的“去番”路
心声心语
海外琼侨印迹:民国琼侨艰辛的“去番”路
发布时间:2014/5/27 23:57:58 阅读次数: 来源: 作者: 图片:

     10月29日,第十一届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在新加坡开幕,吸引了全世界海南乡亲热切关注的目光。
   
   海南华侨早在宋代就有出现,进入明代以后,来自南洋各国的贡船有一部分也经过琼州而转赴广州等地。在国内各地人进入海南的同时,中国人也以海南为基地开始向南洋地区,即今日的东南亚地区移民的历史。
   
   与其他地区的华侨一样,海南华侨在居住国组织以乡籍为纽带的团体,以强化其自身的团结,维护族群的利益,营造出一个小型的海南族群社会,使海南文化在海外延续。本期史话试图从琼侨“去番”的成因及所形成的社会背景,多角度加深人们对海南华侨的认识和了解。
   
   海南华侨是中国华侨群体中一个很大的部分,华侨界中历来有华侨“五大帮”的说法,即福建、潮州、客家、广东、海南五个部分。也有人分为六部分:福建、潮州、客家、广东、海南、广西。华侨史学者则进一步指出:“‘乡帮’是由具有同一出生地,持有共同的中国方言的人结合在一起的地缘团体。其中最大的是‘福建帮’和‘客家帮’,其次是‘潮州帮’和‘广府帮’。此外,还有‘海南帮’等”。
   
    “五大帮”的说法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不过最晚在19世纪初已经有了。有学者指出:在越南,阮氏王朝对待华侨,“1807年嘉隆王准允按籍贯、语言分帮管理。七府(漳、泉、潮、广、惠、琼、徽)五帮(福建、广肇、潮州、客家、海南)由此产生。1834年又准允每帮设正副帮长”,管理华侨内外事务。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在华侨的群体中,海南华侨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海南华侨早在宋代就有出现,进入明代以后,来自南洋各国的贡船有一部分也经过琼州而转赴广州等地。在国内各地人进入海南的同时,中国人也以海南为基地开始向所谓南洋地区,即今日的东南亚地区移民的历史。
   
   在清代,海南人还开辟了到东南亚的航线,一直到19世纪初,海南与东南亚之间的商船还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日本学者小叶田淳认为:随着康熙年间海南社会的稳定以及移民的增加,海南北部琼山、文昌、定安一带的人均土地越来越少,由此“其一部分向岛内偏远的州县迁徙,而更多的人投身于南方华侨发展的大潮,虽然我们不能确切地说明其状态,但可以想见,恐怕在乾隆年间就有许多人前往泰国、安南等地”。他又说:“19世纪的初叶,每年从海南到暹罗的帆船很少有40艘以下的,到越南南部的25艘,到河内以及越南北部的通常有50艘。其载重量在一百吨乃至一百五十吨。此类船只作为从事国外贸易的帆船,也是最小的船只,而其种类也最多样。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英国占领新加坡之后,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本岛向此处有大量的移民,同时也伴随着物资的交流”。
   
    琼侨下南洋的成因与路径
   
   近代之后,国内形势的动荡是华侨大量出现的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是,近代以后,人们的视野有变化,而且南洋的诱惑在于,这里是欧美列强不断发展中的殖民地,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也高于海南,恐怕这是吸引海南人出海到南洋的主要原因。
   
   海南华侨出口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所谓“猪仔”的被输出,二是自主的出口。关于“猪仔”的问题,在西方的文献中,把拐贩华工叫做"coolietrade",我国译做“苦力贸易”,我国一般地方文献资料用当时的俗称称之为“卖猪仔”。最早的文献是清道光七年(1827年)张心泰《粤游小记》,说:“东省……有诱愚民而贩卖出洋者谓之卖猪仔”。“猪仔”,即契约奴隶的俗称,世界性的奴隶贸易在19世纪中叶结束,但在远东,这种贩卖人口的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海南猪仔贸易大致开始于1876年而止于1913年,主持此类活动的是德国商人“森宝洋行”,它自1886年在海口设立“招工馆”11间,法国商人“哩哩洋行”与“几利幺洋行”,共设“招工馆”8间。到1913年琼崖绥靖处长邓铿枪毙猪仔客头(名阿二,雷州人),贩运猪仔的活动才告结束。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到底有多少华工被从海口运出,我们已经难以考证,但是正如研究者指出的:澳门和香港都是“猪仔”出口的转运站,而“猪仔”的主要市场却在汕头、厦门、海口等商埠,可以说海口是清光绪后期拐贩华工出洋的重要口岸之一。或许以此缘故,海南出洋的高潮出现的较晚,但人数却很多,与此不无关系。
   
   民国时期岛内的战乱,加速了海南人到南洋的步伐。其中以躲避国内的政治迫害出国者极多,虽然没有直接的统计,但资料显示,从大革命失败开始,国内的政治斗争的确是促使一些受国内迫害的人流亡国外。
   
   民国时期海南东部沿海地区,出洋已经形成风气。田曙岚在《海南岛旅行记》中说:琼东“县属俗尚朴实,民性任劳苦,善储蓄。在昔安土重迁,鲜有去乡而糊口于外者;今则远渡南洋,或工或商,与文昌、乐会二县,同为琼属出洋最多之县分”。

 

民国琼侨多是底层劳工
   
   在民国时期,受海南整体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影响,海南华侨因其受教育的水平不高,主要是以劳动力的输出为主。苏云峰先生说:“琼侨在侨居地之社会地位,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较低的一个方言群,因他们多属工人阶层”。此时期,海南华侨的整体教育水平也没有得到全面的提升。有资料表明:“战前,琼侨受辛亥革命后华人社会举办华校浪潮的影响,以独办和公办的形式,先后办起了新民、育民、育德、琼侨、培群、三民、乐善、启光等华校,让子女接受文化教育,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加之所在殖民国的苛刻限制与排斥,能够上学受教育的为数不多,有的则接受殖民者的‘奴化’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更是凤毛麟角。如曼谷的朱拉隆功大学是暹罗(泰国)最高学府,学生数千人,1940年华侨肄业者不过十一人。据当时的一个估计,当时华侨不识字者占华侨的百分之六十。琼侨战前的经济地位较低,受教育的比例恐怕还要低”。
   
   海南华侨限于当时的知识文化水平,开始来到居住国时,多以从事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居多。据1973年出版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琼州会馆联合会四十周年纪念特刊》中“乡贤介绍”所记载的153人,其中第二代华侨仅有12人。幼年到南洋,虽有人开始受教育,但大多数的人,多是迫于生计,白手起家。这表明海南华侨在当地经济社会中的角色,基本上以服务业为主要的经济手段的特征。
   
   海外华人社会中,华侨企业中也具有华人社会的性质,从其中企业家的职业分布就可以推知其企业中一般华侨的雇工情况。苏云峰还说:“1929年的调查,琼侨约2万人,商人及知识分子占10%弱,工人占90%以上”。
   
   与其他地区的华侨一样,海南华侨在居住国也组织以乡籍为纽带的团体,以强化其自身的团结,维护族群的利益。这些团体多以会馆、公所的名称,在组织乡籍人士以宗教、娱乐、联谊活动的同时,营造出一个小型的海南族群社会,使海南文化在海外延续。
   
    华侨社团肇兴维护族群利益
   
   海南华侨最早的团体出现在新加坡。新加坡自1819年开埠以来,海南前往新加坡的人数众多。约在1854年,随着海南华侨人数的增多,有组织同乡会的必要,由韩旺彝(又名韩亚二)和王志德等人士,议建琼州会馆。在光绪六年(1880年)新加坡69名海南华侨捐资建立了琼州会馆。
   
   在东南亚各地设立琼州会馆的基础上,1933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琼侨各埠代表联席会议,共有11个团体参加,15日在新加坡琼州会馆举行首次会议。成立“南洋琼州总会”。后改名为“南洋英属琼州馆联合会”,1934年5月向当地政府申请备案,获得批准。
   
   泰国也是海南华侨最多的国家,其历史则更加久远,社团出现的较早。《泰国海南会馆五十周年纪念特刊》中说:近代以来,“当时因清朝政府腐败,战乱频仍,人民生活痛苦,闽粤地区之农民纷纷南渡谋生,前来暹罗者尤为众多,而琼属同乡来暹者为数亦不少。其时早期来暹罗事业获致成就之先贤云策臣、陈元国、韩联翼、杨白茂、吴安修诸先生,基于互助合作,以求发展之宗旨,乃集合志同道合之同乡,成琼州公所,籍以联络感情,致力公益事业,以本京挽叻应照庙为集合办公处所。光绪戊戌年间,康梁倡议变法以后,海外华侨深受新思潮之影响,加以孙中山先生随着来暹宣传革命推翻满清,各界侨胞益为之激动。我属革命先进林格兰先生为响应孙先生之号召,乃会同冯裕元等先贤另组琼岛会所,分别从事有关活动。后来琼州会所由云策臣之公子云竹亭先生接长所务。……1945年8月,日军投降,我国抗战胜利,华侨欢喜欲狂,我属旅泰青年为适应当时环境与配合胜利之措施,乃发起组织‘工商联合队’,从事有关活动,该组织亦成为我属社团之一。自从抗战胜利后,社会环境事务日趋纷繁,各界乡侨咸以上述三社团之分立活动,各自为政力量涣散,亦不能适应时代需求,乃纷纷提出统一组织办法,以期集中力量,共谋慈善公益和同侨福利事业之进展。经热心乡侨之分途奔走,多方接洽后,决定由琼州公所、琼岛会所及工商联合队三机构各派代表若干人,组成筹备委员会,筹组新的社团,定名为‘泰国海南会馆’。”
  
    1946年2月17日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云竹亭为理事长。泰国海南会馆,设有育民中学等多种机构,逐步成为泰国海南华侨的核心组织机构。实际上,除了以上的组织之外,还有其他的泰国海南华侨组织。如1946年3月17日,“旅暹琼崖同乡联谊会”召开成立大会,明确宗旨为“联络感情,团结互助,推进教育、娱乐,救济与赞助社会公共事业”。有会员200多人,到1947年发展到1000多人。这个团体还组建了“启光公学”,有学生200多人,教授中文、泰文。

 

相关报道
·致公党海南省委会建议:立足全球引海外人才“活水”
·致公党海南省委会掀起新一轮捐赠热潮 向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送去医用防护物资
·致公党海南省委会召开主委会议部署关爱海外侨胞抗击新冠疫情专项行动
·侯茂丰参加致公党中央“实施关爱海外侨胞抗击新冠疫情专项行动动员视频会”
·致公党中央召开实施关爱海外侨胞抗击新冠疫情专项行动动员会 万钢出席并讲话蒋作君主持会议
·致公党海南省委会在清华大学举办2018年海外联谊培训班
·万钢会见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海外侨胞
·致公党中央举办海外洪门负责人文化研习班暨致公党海外联络干部培
·海外琼侨印迹:民国琼侨艰辛的“去番”路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建设和谐海南浅谈
推荐阅读
更多>>
热点文章
更多>>
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广场1号楼9层902室 邮编:570203
Copyright 2005- 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